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查看新闻
“放”“管”结合 整治“挂证”顽疾
作者:xieqin3000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2/20/2019 4:42:44 PM  点击:1868

为遏制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挂证”现象,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2018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下发通知,决定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挂证”等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引发业界高度关注。

资质证书拥有量是衡量企业(机构)资质的重要指标。笔者了解到,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包括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单位专业资质认证体系和个人职业资格“捆绑”政策,对于从事相关专业的企业或单位需要配备的注册专业数量和注册人员数量有严格的规定。但是,由于通过资格考试人数不能满足行业需求,不少企业或单位为使专业资质保级升级,或为承揽到工程项目,不得不选择“租证”来解决问题。事实上,证书挂靠已潜滋暗长成一条完整产业链:“挂证族”靠出租职业资格证书坐收钱财;企业靠租来的证书进行资质升级或保级,承揽项目、获取利润,双方各取所需,可谓皆大欢喜。

尽管我国各种职业资格认证管理条例中,都明确规定不得人证分离,并对相应的法律责任作了规定。如《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注册建造师不得以出租、出借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格证书、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但事实上,“人证分离”现象在社会上已蔚然成风。“挂证”者,虽然是拥有国家认可的资质的“正规军”,但其并未亲自参与某些工程的建设;而真正参与工程建设的则是没有国家认可资质的“散兵游勇”。对于道路、桥梁、房产等施工企业来说,“证到人不到”,其承包的工程质量令人担忧。

“挂证”的危害显而易见,但“挂证族”泛滥并非简单的违信,根源还是建筑市场人才数量和实际需求仍有很大出入。一定程度上讲,资质是一种稀缺资源。资质只有少数人掌握,而市场是无限的。对企业而言,相较于雇用有相应资格证书的人才,“挂证”的成本要小得多。对持证者而言,“挂证”既有利可图,还可积攒项目经验,何乐不为。就监管部门而言,虽为治理“挂证”乱象出招不少,但囿于人力精力的限制,重注册轻管理,治理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由此可见,要消弭治理“挂证”乱象,亟待转换思路,将其置于“放管服”的视野下,从源头界定好“放”和“管”的范畴,从根子上减少“挂证”的需求。一方面,要有序地“放”。有必要对“挂证”问题较为严重的领域进行深入调查,认真检讨对企业资质要求是否严苛,对企业获取资质须有多少持证人员的要求是否合理,在此基础上,逐步取消或降低那些可有可无的资格证书要求。另一方面,要有效地“管”。应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完善监管机制,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实现监管常态化;同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挂证”者违法成本,加大对“挂证”等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让查处“挂证”产生“杀鸡儆猴”的震慑力。2019-02-19 16:32:28来源:中国建设报

 

浙江广盛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侵权必纠 网站建设:兴网网络 LOGIN 浙ICP备15009103号   访问量:1832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