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查看新闻
细说2018年建筑业发展关键词
作者:xieqin3000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1/30/2019 10:57:49 AM  点击:1832

编者按: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即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的一年。

体制机制改革:

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这一年,建筑业改革持续深化,触及行业的利好举措持续落地,为行业发展提供新机遇;这一年,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减一半以上、强制招标项目范围缩小等政策持续发布,为建筑业指明发展方向;这一年,建筑业在工业化、绿色化、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向高标准、高品质、高效益发展迈出了一大步。在此,本刊通过梳理2018年建筑行业的关键词,回顾这一年以来建筑业的发展历程,迎接未来建筑业的新变革、新气象。

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深化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包括:

改革承(发)包监管方式:缩小并严格界定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范围,放宽有关规模标准。民间投资的房屋建筑工程,试行由建设单位自主决定发包方式。简化招标投标程序,推进招标投标交易全过程电子化。推行提供履约担保基础上的最低价中标,制约恶意低价中标行为。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鼓励以技术专长、制造装配一体化、工序工种为基础的专业分包,促进基于专业能力的小微企业发展。

鼓励工程咨询:引导有能力的企业开展覆盖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项目管理咨询服务。

国务院办公厅正式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8〕33号),明确要求:将审批时间压减一半以上,取消施工合同备案、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等事项,简化招标投标程序,推进招标投标交易全过程电子化。

2018年7月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实施工程担保制度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采用最低价中标的工程实行高额履约担保。并对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及到期未退还保证金等情况也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大大保障了施工企业的利益。

深化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对解决当前行业发展方式粗放、建筑工人技能素质不高、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建筑业仍然“大而不强”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提升审批效能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2018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提升办理建筑许可指标排名专项行动,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一半”。

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决定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等16个地区开展试点,同时要求,2018年,试点地区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框架和管理系统,审批时间压减一半以上。2019年,在全国范围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上半年将审批时间压减至120个工作日。2020年,基本建成全国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多数地区在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成效。但同时也要看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多、办事难、耗时长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更凸显出改革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重大决策部署。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提出,意在彻底改变过去串联审批、多头审批的模式,打破部门藩篱,重新梳理设计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大力推行并联审批,全面提高审批效能。业内专家表示,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大力推行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投资效益、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总承包:

或将成为未来发展主流趋势

2018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指出,要推进工程总承包,出台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健全工程总承包管理制度。继续修订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研究制定工程总承包设计、采购、施工的分包合同示范文本,完善工程总承包合同管理。

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作为我国建筑业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一直以来都是业内关注的焦点。就当前的建设市场而言,政府采用工程总承包发出来的项目越来越多,正成为推动工程总承包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

2018年,推进工程总承包的步伐明显加快。2018年3月,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2018年全省建筑业管理工作要点》,将工程总承包作为重点推进工作。2018年10月,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联合印发《陕西省政府投资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开展工程总承包试点实施方案》,共同推进全省工程总承包试点工作……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努力推进工程总承包模式。

在新常态下,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之一,建筑业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模式快速发展,是必然的选择,也是行业未来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经过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推动以及试点项目的不断推进和建筑市场长时间的酝酿,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逐渐孕育成熟。

工程质量:

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2018年3月,《关于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指出,2018年,将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提升工程质量安全为着力点,加快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和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治理行动,着力解决工程质量安全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政府对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管,健全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

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始终是市场竞争的焦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提高工程质量,是众多建筑企业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扩大建筑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信誉的根本途径。

201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2017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再次发布《关于印发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经过近几年的严防紧守与多措并举,2018年的多项数据显示出建筑业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与工程质量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工程安全问题呈现出平稳形势,整体安全态势优于往年。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是无数血和泪实例教训的总结。质量安全是工程建设的“底线”,不仅关系到投资者和客户的切身利益和居住人权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要求,更是推动建筑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诚信体系建设:

促进诚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取向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指出,失信被执行人,将遭受从事特定行业或项目限制、政府支持或补贴限制、任职资格限制、准入资格限制、荣誉和授信限制、特殊市场交易限制、限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等多项限制,可谓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成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必然举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明确指出:“行业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市场诚信体系被视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加快建立建筑市场有关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信用档案的通知》(建市〔2002〕155号)等一系列的规章条例,则明确了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具体实施。加强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不仅是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现存问题的治本之举,也是建筑业深化改革和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全和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8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10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开《社会保险领域严重失信“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一系列政策的落地,标志着建筑业的信用时代或将来临。

全过程工程咨询:

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价值延伸

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办发[2017]19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了“全过程工程咨询”这一理念,文中明确写到“鼓励投资咨询、勘察、设计、工程监理、招标代理、工程造价等企业采取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制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技术标准和合同范本。政府投资工程应带头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鼓励非政府投资工程委托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在民用建筑项目中,充分发挥建筑师的主导作用,鼓励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对“全过程工程咨询”这一理念下了定义。

之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建市[2017]101号文《关于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8省市和40家企业开展为期两年的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为地方上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推广发展打通了渠道。

传统的建设模式是将建筑项目中的设计、施工、监理等阶段分隔开,各单位分别负责不同环节和不同专业的工作,这不仅增加了成本,也分割了建设工程的内在联系,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少全产业链的整体把控,信息流被切断,很容易导致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出现以及带来安全和质量的隐患。和传统的建设模式不同,全过程工程咨询高度整合的服务内容,在节约投资成本的同时也有助于缩短项目工期,提高服务质量和项目品质,有效地规避了风险,这是政策导向,也是行业进步的体现。

绿色建筑:

创造高质量生态环境

2018年3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关于印发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指出,要深入推进建筑能效提升和绿色建筑发展。引导有条件地区和城市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扩大绿色建筑强制推广范围,力争到今年底,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40%。

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国一直注重环境保护。在城市规划和绿色建筑方面,早在2005年,国家就出台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旨在引导、促进和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近年来,绿色建筑实践工作稳步推进,全社会对绿色建筑的理念、认识和需求逐步提升。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全国共评出10927个绿色建筑标识项目,较上年增加了3000多个,建筑面积超过十亿平方米。

绿色建筑作为建筑行业的增量市场,将迎来行业的大发展。目前,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传统产业快速融合发展,绿色建筑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将融合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全面实现节能、节水、节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全面提升绿色建筑的质量,使绿色建筑更加生态和人性化。这不仅给相关产业带来了融合发展的机遇,也必将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潮流。

建筑产业现代化:

实现建筑产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以建筑业产业升级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以信息化为手段,对传统建筑业的全产业链进行更新、改造和升级,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效率和效益,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先进建造技术、先进材料技术和全球供应链系统而产生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要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强化技术标准引领保障作用、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支撑。《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也明确了未来5年~10年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指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市场机制和发展环境,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体系基本成熟,形成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和成套技术。

建筑产业现代化不仅包涵了设计、生产、施工的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而且强调信息化管理,不仅要求建筑形成产业化,还要求具备现代化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手段。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一是要把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现场装配化放在重要位置。二是要用建筑施工过程信息化来降低管理成本和生产成本。三是要实现建造过程的绿色化,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效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劳务用工:

改变建筑业多年来的用工制度

早在2014年发布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建筑劳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出加强和完善建筑劳务管理工作的整体要求,加强建筑劳务用工管理;落实建筑施工企业在队伍培育、权益保护、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责任;保障劳务人员合法权益;构建起有利于形成建筑企业产业工人队伍的长效机制。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再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批准浙江、安徽、陕西3省开展建筑劳务用工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函》,同意浙江、安徽、陕西3省开展建筑劳务用工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劳务用工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施工总承包企业自有工人为骨干,专业承包和专业作业企业自有工人为主体的多元化用工制度”。 未来施工企业的用工主要有3个来源:1.自有员工队伍,可将一部分技能水平高的农民工招用为自有工人;2.外部用工,同专业作业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3.劳务派遣。此外,试点方案鼓励现有建筑劳务企业采取独资、控股、混合所有制或通过收购、兼并等多种形式,组建法人经济实体做大做强。

随着建筑业生产方式向工业化转型,新业务、新模式、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农民工逐步被新型的产业技术工人替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行的劳务用工制度改革,将从根本上改变建筑业多年来的用工制度,逐步取消或弱化劳务资质,鼓励小微企业发展,培养一批现代产业工人。2019-01-29 14:06:24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浙江广盛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侵权必纠 网站建设:兴网网络 LOGIN 浙ICP备15009103号   访问量:1832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