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查看新闻
房屋质量和物业水平是房企竞争力关键
作者:xieqin3000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9/29/2017 8:50:47 AM  点击:1898

“坚持以企业为质量提升主体。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高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控制水平。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提高决策者、经营者、管理者、生产者质量意识和质量素养,打造质量标杆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高。”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将质量强国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监管,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质量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质量问题,把质量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陆续出台的各种提高质量的政策措施,都是为了不断加快促进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

作为我国城乡建设事业的重要参与力量,进入白银时代的房企要想获得持久的市场竞争力,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稳健前行,更得坚持以质量第一为价值导向,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坚持优质发展、以质取胜的行为准则,无论是房屋质量,还是物业服务水平,都得全面提升,以满足人民群众在住房消费和享受宜居生活环境上的切实需要,进而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质量时代”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刚刚过去的上半年,从媒体公开报道资料上看,仍有不少房企旗下的楼盘频频曝出房屋质量不过关、物业服务不到位问题,带来的社会反响强烈。一些房企被曝出存在房屋质量问题后,虽然发布了致歉声明,但一些影响人民群众居住体验感和获得感的房屋质量问题、物业服务问题仍迟迟得不到解决,由此带来的业主集体维权、集体上访等事件极大影响了社会和谐。

在房屋质量纠纷和物业服务欠佳的相关典型案例中,不乏有一定行业知名度的品牌房企。人们不禁会问:那些总在用各种形式和途径标榜自己有多么多么重视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的房企,为什么老是在质量方面出问题?它们到底是在卖好房子,还是在卖宣传口号?

毫无疑问,随着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和居住环境的认识已经发生改变,住在城市核心区并不代表高品质的生活,大家越来越缺的不是钱,而是好房子,未来整个房地产的红利里边,“品质红利”显然要比“地段红利”大很多。

房子粗制滥造、缺乏精致的居住体验,曾是过往30年中国房地产快速扩张进程的鲜明写照。现如今,告别快周转、快增长的增量红利时代,进入存量时代,房企面对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房屋质量的好坏和物业服务水平的高低,日益成为房企在存量时代决胜市场的“核心武器”,这在行业内已越来越成为一种集体共识。

事实也的确如此。万科集团副总裁王蕴曾经透露,在对购房客户做了大量跟踪性持续性的研究与统计之后,万科发现,目前客户对于房屋质量的诉求已经超过了房屋的价格诉求。而前十大品牌开发商所有客户在自媒体上对房屋的抱怨关键词检索,排名第一位的也是房屋质量。

相对增量时代而言,进入存量时代的房企不仅要通过设施和设备升级来提升房屋产品的空间价值,更重要的是要为传统的房子装载更多的内容与服务,让其产生最大的附加值。此时,源于用户导向的房屋质量和物业服务品质,在经过时间和市场的检验之后,必将为后续的运营带来更多的溢价。

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倡导下,在相关监管制度体系越来越健全的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从今往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房企重新回归到产品和服务质量为王的精神本原,从规划设计、施工把控到精装工程、项目交付,再到客户服务、物业管理,乃至全产业链条上,实现房地产产品品质和物业服务质量新一轮的更新迭代。

不过,全面提高房屋质量和物业服务水平,不是某个单一市场参与主体的事,既要政府强化监管、做好引导,打造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建立高水平标准体系;又要房企自身强抓质量意识,增强质量自觉,发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还需要广大消费者以合理合法的形式积极参与质量提升行动和日常监督维权。

质量就是效率,质量就是价值,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决定发展,质量更体现着人们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处在转型升级中的房企要想赢得市场占有率,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仅仅依赖规模、体量上的优势是不够的,也是低层次的,房屋质量和物业服务水平,企业和产品品牌、信誉等软实力,势必将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做一个坚持品质为王的房企,始终严守房屋质量和物业服务品质关,这是确保企业成就百年老店、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可靠保证!

肖正华


来源:中国建设报     2017-09-28

 

浙江广盛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侵权必纠 网站建设:兴网网络 LOGIN 浙ICP备15009103号   访问量:1818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