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可以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提高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针对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对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我国目前建筑业从业人员不少于5000万,队伍非常庞大。传统“人海战术”式的建筑生产组织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节能减碳”、“绿色环保”的发展要求。装配式建筑为行业带来了变革、带来了新气象,以装配式建筑为特点的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截至2016年,全国已建立起超过50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行业整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长足的发展。关于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也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为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各院校和研究机构有必要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向、实训基地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以使其培养的人才更能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要。
对于培养装配式建筑后备人才,笔者认为首先要建立产学研合作制度,并健全产学研互惠政策。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相关人才分布相对分散,不断推进产学研合作制度和互惠政策,有利于提高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效率。其次要促使人才资源合理分流,使高等教育与职业化教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建筑产业从业者由粗放型向“产业工人”转型升级,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再其次是要重视专业特色与互补,深化机械、建筑、材料、管理等学科联动机制,通过学科间信息融合,积极反馈人才需求动向,并推进师资梯队建设,实现学科发展与产业发展“双赢”。最后要以产业发展引领学科改革,培植优质教学环境与资源,打造优秀专职、兼职教师队伍,制订培养计划、设计培养路线、编写精品教材,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缓解当前产业高歌猛进而人才短缺成“拦路虎”的局面。此外,各相关部门还应建立健全装配式建筑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考核机制,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短缺难题。
同时,相关部门应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发挥企业实训服务与应用指导作用;探讨和开设衔接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顶岗实习,研究制订衔接专业教学标准;注重在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衔接,同时开发专业衔接教学标准、慕课教学标准和相应教学资源;完善建筑产业化教育指导标准,创新机制,提升行业指导能力,定期发布建筑产业化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制订行业人才评价标准;积极吸收行业专家进入学术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机构,在专业设置评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质量评价等方面建立行业指导。
此外,相关部门还应面向职业岗位,开展装配式建筑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建设,制定建立建筑产业现代化人才培养标准与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建立装配式建筑的定期学习培训制度,定期为部分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提供转型的学习和培训机会,聘请装配式建筑行业领军人才、知名专家、大学教授定期进行相关技术和管理培训,培训后则通过考试对合格人员颁发相应资格证书,人员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笔者还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应使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与职业化教育协调发展,重点加大职业化教育的扶持力度,保证装配式建筑人才形成后备梯队,进而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系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院长)
齐景华
来源:中国建设报 2017-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