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查看新闻
世界建筑趋同性呼唤地域建筑
作者:xieqin3000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7/21/2017 10:02:47 AM  点击:2154

在现代建筑文化国际化的同时,世界各国的城市和建筑也出现了趋同性。无论是斯德哥尔摩、伦敦、首尔、东京,还是纽约、北京,很多城市都失去了个性,建筑都以十分相似的“方盒子”、“玻璃盒子”形式出现。当我们停下脚步,就会发现城市空间与建筑的趋同、无个性化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世界建筑趋同性呼唤地域建筑。我国传统建筑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地域建筑的发展也应以传统建筑为根基。

设计师肩负传承责任

传统建筑是地域建筑发展的依托和抓手。中国古代人很有智慧,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经典建筑作品。遗憾的是,传统建筑正面临消失的危险。懂传统建筑工艺的工匠越来越少,很多传统建造工艺也在逐渐失传。

当下,地域建筑设计师的工作不只是设计,还肩负着传承传统建筑文化和工艺的责任。传统建筑具有双重性质,建筑作为载体是物质形态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内含的施工工艺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建筑设计师要承担起这两个层次文化遗产的传承责任。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开始反思并寻找和研究传统建筑及其工艺。目前,虽然关于传统建筑的理论研究很多、论文也不少,有的高等院校也增加了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的研究方向,但是如何把工匠手中掌握的知识、工艺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并落地是当下最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向工匠学习传统技艺

在发展地域建筑这条道路上,设计单位遇到的最大挑战来自于掌握传统建筑工艺的工匠。这些工匠不但掌握传统建筑的工艺和技术,而且有着丰富的经验,还会做设计。但是,在设计单位中,很少有设计师能把各类传统建筑的构造了解得很透彻。

设计师要想把地域建筑做成精品,必须俯下身子向工匠学习,像工匠一样熟悉传统建筑结构背后的原理和工艺。这对于地域建筑设计师是一道必须跨越的门槛。尤其是在熟悉和掌握传统建筑工艺的工匠已出现大断层的情况下,设计师一定要抓紧时间学习,同时也要潜心研究,从现存的传统建筑中反推当时的施工工艺。

张锦秋院士有一个观点,就是中国建筑需要从传统走向未来。无论是设计行业转型发展的自身需求,还是通过建筑设计弘扬中国民族文化,地域建筑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中国新型城镇化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地域建筑创作也将成为设计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放眼未来,无论是当下的市场环境仍不成熟,还是与传统工匠技艺对接的种种困境,地域建筑设计师都需要在不断探索和学习中慢慢克服。

来源:中国建设报     2017-07-19

 

 

浙江广盛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侵权必纠 网站建设:兴网网络 LOGIN 浙ICP备15009103号   访问量:1817600